|
7#
樓主 |
發表于 2008-4-14 11:17:31
|
只看該作者
長期商譽大于眼前小利
此次洋奶粉漲價搶購事件給奶品行業和市場秩序帶來已現或潛在的不良影響。
有市場信息表明,在洋品牌奶粉漲價的帶動下,有的國內一線品牌奶粉也在醞釀漲價,可能每罐漲幅在10多元,而國內二線品牌也有跟風趨勢,只是漲價幅度略小,預計每罐漲八到九元。
黎煥友嚴肅地指出:“更可怕的是,在中國處于抑制通貨膨脹的艱難時期,這種漲價行為可能會帶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某種產品漲價——相關產品漲價——產業鏈漲價,其后果相當嚴重。”
在此次奶粉漲價搶購事件中,真正的受益者只有洋品牌奶粉的生產經銷者。有的生產企業坦言,因為搶購使銷售業績遠遠超出預期;有的經銷商則稱,半個月來奶粉銷量成倍增長,銷售額整體升幅高達正常時期的三倍左右。
“然而,當這些企業得到眼前小利時,也許正在失去長期的商譽。”黎煥友分析指出,首先,奶粉的需求總量是一定的,短期內奶粉銷售量的急劇增加只不過是因為漲價預期提前釋放出來了需求,并不會有總量上太大波動的增長。
其次,消費者對于不及時供貨、不負責任的洋品牌最終會用腳投票。因為基本上父母都會給小孩長期選定同一品牌奶粉,孩子一旦認定之后,很少有變動。但如果某種品牌奶粉難買或經常斷貨,消費者自然會考慮更換品牌,而一旦轉移了品牌,就再難回頭選擇原來的品牌,最終便丟失了客戶。
王丁棉同時認為,若奶粉的漲價幅度超過了消費者的承受力,消費者會自動放棄飲用洋品牌奶粉。“本來洋品牌奶粉與國內品牌奶粉價格就相差很大,同樣分量的一罐奶粉,有的洋品牌要比國內品牌貴一倍的價格。價格再往高走,許多消費者會選擇國內品牌,何況目前國產一線品牌的奶粉與洋奶粉的營養成分、產品質量已相差無幾。”
“洋品牌奶粉漲價事件,也凸顯出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價格運作缺乏監管。”黎煥友、王丁棉等業內專家們同時還強烈呼吁,由于許多洋品牌產品已在中國市場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某種程度上實質擁有著行業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因而其調整價格等行為理應納入到國家監管的范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