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婆媳不和?讓孩子成為家庭紐帶

          [復制鏈接]

          76

          主題

          93

          帖子

          229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229
          QQ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1-3-8 16:0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俗話說:“十對婆媳九不和。”婆媳關系難處的確是千家萬戶一本難念的經。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婆媳不和對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影響呢?有什么應對之策改善婆媳關系,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呢?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因此怎么教育孩子是婆媳不和的一個重要因素。圍繞教育孩子的婆媳矛盾經常讓父親和孩子不知所措。對父親而言,要勸解婆媳矛盾非常困難,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幫誰都不好;另一方面,婆媳都是為了孩子,雙方的出發點是一樣的,而且都是對的。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做父親的不能平衡好婆媳關系,遭殃的將是孩子。媽媽和奶奶吵架,該聽誰的呢?絕大多數孩子都不知道該聽誰的。更加不幸的是,有些媽媽還挑撥孩子和老人的關系,有些老人也挑撥孩子和媽媽的關系。這樣一來,孩子變成婆媳爆發矛盾的導火索,這個說要這樣教育孩子,那個說要那樣教育孩子,誰都不相讓,雙方都希望把孩子拉到自己這邊來,并且唆使孩子怨恨另一方。在兩面夾擊之下,孩子的內心是很痛苦的,他們不希望看到兩位親人變成仇人,也不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傷害任何一方。他們希望兩位親人能和和氣氣,給自己帶來歡樂,而不是怨恨。

            孩子的這種需求誰可以滿足呢?父親。在婆媳矛盾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父親。婆媳之間爭奪的不僅是孩子,還包括父親。父親是婆媳不和的起因,而孩子導致婆媳不和升級。解鈴還須系鈴人,能夠緩解婆媳矛盾的,也只有父親和孩子。這兩個人當中,孩子的力量更大,但是智力有限,因此,做父親的應該利用婆媳都是為了孩子這個中心,讓孩子成為家庭關系的紐帶,緩解婆媳矛盾,同時消除隔代教育的危害。

            隔代教育的種種危害中,性別歧視是最嚴重的。生男生女都一樣,這已是年輕父母的共識,但有一些老人還是認為生男孩好。因此,假如媽媽生了女孩,婆婆給媽媽和孩子的臉色就不會好看,這樣的婆婆帶來的隔代教育注定是失敗的。那么,做爸爸的應該怎么調解呢?

              成功的隔代教育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老人愛孩子。假如老人由于重男輕女而看不起孩子,那就不可能從心底喜歡孩子,也就不可能好好地教育孩子了。因此,做爸爸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改變老人的錯誤想法。隨著社會的發展,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能夠通過正常途徑獲得廣泛的社會認知度。男人和女人的奮斗平臺一樣,都能夠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功。而老人重男輕女的觀點來源于舊社會,彼時的男女社會分工無法和此時相比。因此,只要向老人說明白當今社會公平競爭的環境,老人一般都會拋棄原有的想法。

          沒有了性別歧視的問題,婆媳之間還會因為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吵起來。這時,做爸爸的如何調解呢?

            張勁松自從當爸爸以來笑容就沒有從臉上消失過。可是自從孩子斷奶以后,他臉上經常愁云密布,原因是妻子和媽媽在孩子該不該喝剩奶這個問題上有很大分歧。妻子認為,牛奶沖泡后很容易變質,因此孩子沒喝完的就應該倒掉。但是媽媽很節儉,剩奶她都會留著,孩子要喝奶時再熱一熱。張勁松左右為難,他既不想讓孩子喝問題奶,也不想讓媽媽難過。他苦苦找不到辦法,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拖了兩年而沒有解決。

            兩年來,老人帶孩子非常辛苦,張勁松和妻子都覺得兩位老人太累了,但是又不好意思不讓他們帶孩子,一來怕老人誤認為他們帶不好孩子,二來孩子也非常需要老人。夫妻倆想了一下,覺得讓老人出去玩一趟是很好的辦法。都說小別勝新婚,讓老人暫時從帶養孩子的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一來可以表表孝心,二來說不定可以讓老人在同齡人的群體中認識到自己的一些錯誤看法。于是,張勁松為爸媽特意挑選了一個全是由老人組成的旅行團。兩位老人從小就很少出遠門,聽說可以親臨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景點,自然十分高興。老人去旅行之后,張勁松又過上了一家三口的生活,雖然比以前累了點,但是他認為十分值得。孩子在媽媽的正確照料下,沒再喝過一次剩奶,身體十分健康。

            一段時間之后,老人興高采烈地回家了。讓張勁松夫妻倆意想不到的是,媽媽竟然主動跟他們說,不能再給孩子喝剩奶了。原來,同行的人當中有不少有隔代教養經驗,大家在聊天時說的都是怎么幫助兒女照顧好孩子的問題,張勁松的媽媽從旅友那里學到了孩子喝剩奶的危害,回來后就主動表示要向兒女多多學習現代科學育兒觀念。張勁松夫妻倆聽了以后很高興,一家人又其樂融融了。

            老人舍掉了鄉下的朋友、親戚來城市幫助兒女帶養孩子,是一種很大的犧牲,因此父母應該多多孝敬老人。張勁松的做法值得廣大父母學習。畢竟很多老人一輩子都只在一個地方生活,讓老人暫時變換一下生活環境,出遠門旅行,既可以讓老人變得開開心心,又能使孩子暫時脫離婆媳不和的壞影響。距離產生美,也許分開一段時間,讓婆媳兩人都有放松和冷靜的時間,兩個人就不會有那么多矛盾,因為孩子產生的沖突也會隨之緩解甚至消失。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值得深陷婆媳不和及隔代教育危害之中的父親參考。

            除了給老人變換生活環境,父親還應該給孩子變換生活環境,這同樣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可可4歲了,按理說,孩子都是樂天派,可是可可天天在家悶悶不樂。爸爸媽媽、奶奶絞盡腦汁都改變不了可可的膽小和內向。為此,媽媽和奶奶沒有少吵架。爸爸夾在中間非常難受,有一天,他跟幾個朋友聚會,其間歡聲笑語不斷,大家都開懷暢飲。回到家后,爸爸突然想起,自己因為婆媳矛盾整天心煩意亂,可是聚會的時候一點煩惱都沒有,那么,經常把可可帶到別的地方玩一玩,會不會使可可的問題出現轉機呢?

            爸爸知道可可渴望坐火車,于是打算周末把兒子帶到地鐵站。在可可眼里,地鐵列車就是火車。他聽說要去坐火車,興奮得不得了,高高興興地出發了。列車進站伴隨著巨大的轟鳴,有時還發出刺耳的聲音,但是可可一點都不害怕,他指著列車頭蹦蹦跳跳地大聲喊:“火車來啦!嗚 ”坐在地鐵列車上,可可覺得一切都很新鮮,他東張西望,一邊看一邊跟爸爸說自己的感受。“哇,爸爸,火車里還能看到電視呢!”“爸爸你聽,報站姐姐的聲音很好聽啊!”“咦,爸爸,怎么每次都是這個姐姐報站呢?她是不是在這趟火車上呢?”看見兒子和在家里有天壤之別的表現,爸爸心里樂開了花,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改變可可膽小和內向的方法。

           又一個周末到了,這回,爸爸帶可可去爬山。去爬山的路很遠,爬山的路又很長,可是可可一點都不覺得累,他邁著小步子到處跑來跑去。爸爸走得氣喘吁吁了,可可還很有興致地追蝴蝶 爸爸看見可可從來沒有這么高興過,心里別提多開心了。

            回到家,他把兩個周末可可的變化告訴了妻子和媽媽,她們聽了將信將疑,決定下次全家人出去玩玩,親眼見見可可的巨變。她們沒有失望,在公園里,可可非常興奮,一會兒要媽媽陪他釣魚,一會兒要奶奶和他一起捉迷藏,爸爸則在一邊笑著看。一天下來,全家人都很高興,

            婆媳之間也沒有發生一次爭吵。此后,每到周末,她們都主動提出要陪可可出去玩,有時候還兩個人一起陪可可出去玩。可可變得愛說話了,不僅愛和爸爸媽媽、奶奶說話,還主動和鄰居打招呼,鄰居都變得非常喜歡可可,大家都說這是爸爸的功勞。

            城市的生活擁擠而單調,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在空余時間里,陪孩子出去玩一玩,讓孩子多接觸新鮮事物,可以很好地鍛煉孩子的膽量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慢慢地,孩子會變得活潑可愛又聰明伶俐。而孩子的變化會影響家庭關系,尤其是婆媳關系。孩子變好了,婆媳之間因孩子出現的分歧也會減少,婆媳關系會慢慢變得融洽。在上面的事例中,可可的媽媽和奶奶因為可可膽小又內向而爆發了很多矛盾,但伴隨著可可變得外向,媽媽和奶奶的矛盾也隨之減少了。可見,爸爸的作用十分關鍵。

            身為父親,要改善婆媳關系,關鍵在于變。首先自己要改變,有時要傾向于妻子,有時要傾向于媽媽,總之隨機應變,權衡好妻子和媽媽的關系。其次要改變老人,給老人變換生活環境,可以讓老人短時間里從照顧孩子和婆媳矛盾中解放出來,通過距離產生的美來改善婆媳關系。最重要的是改變孩子,因為婆媳矛盾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孩子。孩子成長得不好,婆媳之間才會起爭端。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婆媳之間就不會有那么多矛盾。因此,改變婆媳關系的核心在于改變孩子,改變了孩子在家庭成員中的地位、改變了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不良狀況,就轉移了婆媳矛盾的中心。可見,孩子是家庭關系的紐帶,也是改善婆媳關系的突破口。身為婆媳關系的焦點,又肩負著指引孩子人生道路的重任,父親在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