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開婆媳關系的結

          [復制鏈接]

          61

          主題

          71

          帖子

          173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173
          QQ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1-3-15 16:19: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有誰問:家庭關系中最難處理的關系是什么?人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婆娘關系。
          可見,在家庭關系中,難怪日本著名律師丹山雅也在其所著的《婆婆對付娘婦77計》一書中把解決婆媳
          關系問題稱作是不亞于撫得諾貝爾獎金的難題。
              上海市在對幣民生活質最的調查中,市民認為最大的不幸生活事件,除了家庭成員和親朋好友的重病死亡、失拐和生活負擔過重外,就是婆媳關系緊張。婆娘關系問題已成為影響家庭生活幸福的一大原因。在城幣,隨著小家庭的增多,子女婚后獨立生活,婆娘關系問題得到了部分解決。由于平時生活在一起,這就避免了不少的矛盾和糾紛,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她們之間的關系,使得她們在空間距離上保持一種不遠不近狀態的同時,在相互關系上也形成一種若即若離的局面,這也不失為一種處理相互關系的方式。而在農村,婆媳關系的矛盾和糾紛相對來講就比較突出。在那里,人們以家庭為中心,世世代代定居在一個固定的村莊,村莊周圍是三鄉五里沽親帶故的鄉0nfi,村莊之內是按照明確輩份排列的街坊部里,彼此廝守在一起,難分難解,人們低頭不見抬頭見,朝夕相處,個人的喜怒哀樂一覽無遺,見面是東家長西家短,前村后店,王五李三,言談舉止,充滿情緒的感染。在這種人際關系中,婆媳關系更是“剪不斷,理還亂”,生活諸事、禮尚往來,把彼此纏繞在一起,這樣就形成并非一時一事的矛后和糾紛,而有著根深蒂固、前因后果的歷史淵源,使得婆娘矛盾更為復雜。一些家庭吵鬧打罵成為常事,甚至會發展到婆媳各自尋死覓活的地步。婆娘糾紛
          成為家庭不幸的根源。
              為什么婆姐關系如此難以處理?這要從婆娘關系本身的特點談起。可以說,婆媳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家庭關系。因為家庭關系說到底主要就是婚姻關系和血緣關系,婚姻關系也就是夫妻之間的關系,血緣關系包括父田和子女的關系、兄弟姐妹的關系、爺孫叔侄的關系等等。而婆媳關系既不存在婚姻關系,又不存在血緣關系,它是通過夫妻之間的婚姻關
          系而間接產生的一種新關系,這種關系本來并不密切,但婚后共同生活卻把她們聯結到一起,迫使她們在一起密切地生活,這就自然會出現許多矛盾。從這種關系的特殊性來看,它同姑嫂關系、姍理關系有相似之處,都是一種間接關系,都容易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但也有不同之處,一是年齡差距上的不同;二是可分離性的不同。姑嫂關系和姍理關系在年齡上比較接近,同時這種關系具有可分離性,所以相劉還比婆媳關系容易相處。這里我們還可用翁媳關系
          來作一對比,翁熄關系同婆媳關系的特殊性是一樣的,但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搜,翁娘之間接觸互動較少,彼此之間具有限制、疏遠的心理,即使有些矛盾一般也難以形成正面沖哭,這就把這種關系限制在相互忍讓的范圍。
              除了上面的特殊性之外,婆娘關系還有如下突出的特點:首先,婆媳關系缺乏感情基礎,具有脆弱性。它不象田女關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關系,也不象夫妻關系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礎,而是在沒有感情聯系的基礎上從婚后才開始的,同時它也不象母女關系和夫妻關系那樣經得起挫折,吵架打罵也不大容易破壞這些關系。婆娘關系經不起風吹雨
          打,一次反目,可能終生成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彼此不大容易達成諒解。其次.婆媳關系具有各自的參照系。媳婦看待婆婆的好壞,同誰相比?一般同目己的母親相比,這樣越比越覺得婆婆不好;婆婆看待媳婦的好壞,同誰相比?一般同自己的女兒相比,這樣越比越認為k}婦不對。這種看問題的不同眼光使她們難以形成共識,分歧和對立在所難免。再次,婆媳之間代溝的存在。就是說她們之間存在著兩代人的巨大差異,從年齡、經歷、生活條件到對事物的認識、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都存在著許多不同,這樣就缺乏共同語言和統一認識。比如婆婆追求檢樸,熄婦崇尚華麗;婆婆做事按老習棍,媳婦辦事用新方式;婆婆喜歡老成持重,媳婦偏愛風流俊俏;婆婆要媳婦相夫教子,媳婦要婆婆少管閑事;如此等等,容易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上產生矛盾。最后,婆姐各自的競爭心理。

          如此說來,是否婆媳關系就根本無法處理好,成了一大死癥?井非如此,那么,處理好婆媳關系有什么妙訣嗎?我們認為,關鍵在于變換一下以往固定成習的思維方式,逼一步,山窮水R;退一步,海闊天空。跳出自我劃定而又反過來束縛自己的圈子,就可以找到通向坦途的橋梁。
              日本著名律師丹山雅在《婆婆對付媳婦77計》中,提出了解決這一難題的新思路,他認為,“迄今為
          止,人們在試圖解決問題時只注意‘婆熄怎樣才能親密相處’,這就忽視了首先要做到不發生沖突這樣一
          個前提,一下子飛躍到‘親密相處’的高要求上,犯了根本性的錯誤。”因此他要人們冷靜地考慮一下婆
          娘關系,用理智而不是用感情去解決問題,這對我們是很有啟發的。我們認為,結臺上面的分析,可以得
          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要保持和平共處。這應該成為處理婆媳關系的新起點,不要一開始就希望做到親密無間,好上加好,更不要一開始就相互戒備,猜疑并伺機戰勝對方。不管彼此的為人脾氣如何,保持和平共處,應該成為最基本的原則。這正象處理國與國的關系一樣.不能時時處處把自己的原處強加于人。我們傭有同一個家庭,必須學會和平共處。
              第二、要做到婆媳平等。這是針對婆媳雙方而言的,婆婆再不要存有東山再起,來一次歷史的反動之想.要平等地對待娘婦;媳婦切不可認定了矯枉過正,反過來壓她一頭之意,要平等地對待婆婆。這新的平等便是建立新的婆媳關系的新的出發點。當然,從中國的傳統美德來看,婆婆是長輩,媳婦是晚輩,尊老愛幼仍然是處理好婆媳關系一般的道德要求,它同婆媳雙方在人格上的平等并不矛后,而且是統一的。
              第三、認清婆媳關系的特點,用理智和智慈來處理問題。在和平共處的基礎上,盡量避免正面沖突,不要當面指責,也不要公開拉同盟軍,發最后通碟。一旦產生矛盾和不滿,最好采取遷回的策略,通過中間人予以調解。娘婦不對,婆婆可以讓兒子來糾正;婆婆有過,媳婦可以由丈夫來勸解。這才是一種比較聰明的處理問題的方法。
              第四、相互理解和尊皿。婆娘雙方由于存在著代溝,都不可蔑用自己的一套來改造對方,這就需要彼此理解。不可強人所難,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不但不甜,還可能苦不堪言。要真正做到理解,就需要有一個新的參照系,做婆婆的不要把媳婦同自己的女兒相比,要同眾多的媳婦相比;做娘婦的不要把婆婆同自己的田親相比,也要同眾多的婆婆相比,這樣才能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同時,相互理解和尊重,還包括讓對方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互不干涉內
          政,彼此都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習慣和為人處事的方式等。
              第五、切忌凡事必定要爭出個是非。世上的爭端,絕大部分都有是非之分,但婆媳之爭則不然,其多數不存在是非問題。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婆娘之間的是非,尤其難斷。因為雙方的立足點不同。考慮問題的方法不同,可能都有其合理之處。在這種情況下,硬要弄出個是非,有什么意義呢?婆媳雙方切忌存有競爭心理,須知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家庭幸福。非把幸福的家庭爭出個不幸來,
          豈不是適得其反嗎?
              最后,尤其主要的一點是,兒子(同時也是丈夫)要扮演好調解人的角色,起到安全閥的作用。在婆媳關系中,唯有兒子處在最佳位置,他同雙方都能說上話,對誰都可以批評,他明著不是任何人的同盟軍,而暗中則又是任何一方的臺作者。在家庭中,通常兒子角色扮演好了,家庭一般就比較安靜、詳和;反之,則必有內亂。顯然,兒子的調控藝術相當重要。
          俗話說:你笑,全世界都跟著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哭。
          2#
          發表于 2011-3-16 06:12:36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大女人不可一日無權,小女人不可一日無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