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不足一月,初高中考試卻不止一次。試卷上那幾個醒目的數字讓爸爸媽媽開始抓狂。這幾天,錢報家長會只有一個話題--趕緊替孩子報培訓班。為了替兒子報培訓班,杭州采荷中學初一家長“馬媽”,自曝暑假考察各大培訓班的經歷,儼然已是“培訓班達人”,引來眾家長取經。 “主要是兒子小升初的經歷,讓我覺得沒給他報培訓班吃虧了。兒子在小學一直是班級前10名,本來希望他讀民辦初中,但在報名現場眼看其他上過各類培訓班的孩子拿出一摞摞獎狀,我們很汗顏;后來他搖號沒搖上,去考試發現全是奧數題,從沒參加過奧數培訓班的他鎩羽而歸,自信心受了打擊。”馬媽告訴記者,“和‘逢班必報’的媽媽比起來,我對培訓班幾乎一無所知,為了替兒子挑個英語培訓班,只好利用休息日一家家考察。”兩個月的時間,馬媽一共考察了10 余家培訓機構。 廣搜“培訓班”寫成考察日記 馬媽考察的第一家培訓班小有規模。“到了那里,我先看學習環境和氛圍,發現教室外面很嘈雜,家長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也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孩子聽課。”馬媽回憶說,“后來我和那些送孩子來補習的家長攀談,發現他們大都是沖著這里收費便宜,離家近而來的。看來生源質量不高,這樣的培訓班估計效果一般,我立馬否決了。” 第二家培訓班,也是馬媽最終選定的培訓班。“我前前后后去了好多回才定下來。”為了替兒子報培訓班,馬媽特意“潛伏”進了不少初二初三甚至高中的家長QQ群,了解各培訓機構的口碑,這一家的英語培訓算是口碑不錯的。 但在馬媽最終決定選這家時,對方卻擺譜了,不但要求先測試才能入學,而且不接受單獨一門課的報名,起碼報兩門以上才行。面對培訓機構的搭售策略,馬媽向工作人員軟磨硬泡,仍打算只報一門英語。“爸媽們可千萬別為報一門中意的,結果連帶報了N門不中意的,不但浪費錢,也浪費孩子的時間和精力。” 馬媽強調。 第三家培訓班在杭州名氣頗為響亮,可馬媽去了兩回,還是打了退堂鼓。原因是老師太年輕,像是剛畢業或是來做兼職的,感覺教學經驗欠豐富,接待人員也不專業,而最終打消馬媽念頭的是,這家培訓機構除了教中小學生,還穿插出國等成人英語培訓,太雜了。 第四家名氣大收費高,都是老外授課,學口語還行,但要應付中學英語考試估計困難,否決。第五家生源欠佳,否決;第七家名不副實,否決…… 這些經歷,都被馬媽寫成了“考察日記”,與錢報家長會中學QQ群里的父母們分享。 報班只因不敢“裸班” 從師資、生源、教學方法、班級規模到辦學環境等等,馬媽笑稱,自己的培訓班考察經歷都可以寫論文了,而這其中確有不少可供其他家長借鑒之處。 但馬媽對自己此舉的評價出乎記者意料:“其實這也是我的無奈之舉,你以為我真那么想給兒子報培訓班?誰不想孩子在學習之余多休息多玩。” 馬媽說,她不指望兒子讀培訓班成績能如何突飛猛進,只是希望得到一種心理平衡——“現在中學生已經沒幾個‘裸班’(指不報、不上校外培訓班)了,報培訓班成了一種潮流,不報反倒成了異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