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的時候,小孩還是好好的,一個星期左右,就死在醫院了,怎么會這樣呢?”來自湖南的劉迪國夫妻怎么也想不通,自己5個月大的兒子劉明軒怎么就這樣說沒就沒了。昨日,劉迪國告訴記者,目前他和東莞市婦幼保健院仍在就嬰兒死亡一事在交涉,但是院方表示醫院并沒有責任,建議其為孩子做尸檢,由第三方判定責任。 事發:5個月男嬰入院治療后死亡 劉迪國說,5個多月前,妻子產下一對雙胞胎,就是在婦幼保健院生產。6月26日,他發現兒子劉明軒拉肚子、吐奶,于是帶他到醫院檢查,治療了兩天后,于6月28日將兒子送往東莞市婦幼保健院。 “剛剛入院,醫生就給孩子做了很全面的檢查。”他說,根據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有腹瀉癥狀,腹部有點脹氣,但是其他方面基本沒有問題,因此醫生當時診斷說,沒多大問題,幾天就可以治好。 “我們當時聽了醫生的診斷,都很開心,因此對寶寶的病情很樂觀。”他說,但是隨后幾天,想不到孩子的病情卻急速惡化。7月2日,醫生建議做手術,做完手術后,小孩就被送到ICU,而至這以后,小孩就沒有好轉的跡象。7月6日下午3時多,醫生宣告劉明軒死亡。 醫院:建議家屬做尸檢查明死因 7月18日,劉迪國一家到婦幼保健院和醫院相關負責人見面。該醫院醫務股相關負責人說,醫生的治療合理,是根據嬰兒病情作出的準確判斷,小孩的死醫院并沒有責任。 一名工作人員說,經過專家討論認為:因為嬰兒體質偏弱,免疫力低,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感染,治療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最終死亡。不過,最終是不是死于感染,他建議家屬做尸檢,確定嬰兒死亡的原因。“如果是醫院的責任,我們不會逃避。”但是家屬認為,醫院在治療過程中沒能和家屬及時溝通,且在病情惡化時,他們曾提出轉院,但是醫生堅持說沒問題,經過治療可以康復,因此最終沒能轉院。孩子的死,醫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求家屬尸檢,是醫院推卸責任的表現。 劉迪國還說,各項檢查科目花費了3萬多元,但是一些檢驗單上,連嬰兒性別和年齡都填寫錯誤,甚至一些檢驗結果單上,是寫著出事嬰兒名字,但下面卻是別人的檢驗結果,醫生會不會因此錯誤診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