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鄭英杰副教授領銜的肝炎流行病學研究團隊最近得出明確結果,乙肝媽媽,無論其傳染性如何,均可對已常規接種過乙肝疫苗的嬰兒進行母乳喂養。該項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出版的英國《生物醫學中心·公共衛生》雜志上。 我國是乙肝的高發區,每年估計有70.6萬乙肝孕婦,其中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傳染性強的乙肝病毒e抗原陽性(“大三陽”)的孕婦高達21.4萬。由于乙肝媽媽擔憂母乳喂養會導致嬰兒感染乙肝往往會放棄母乳喂養。 鄭英杰率領團隊對全世界報道的32個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乙肝媽媽所生的5650例嬰兒在接受常規乙肝疫苗免疫接種后,有244例(4.32%)會發展為乙肝感染;其中,2717例嬰兒進行母乳喂養,發生乙肝感染114例(4.2%),2933例嬰兒進行人工喂養,發生乙肝感染130例(4.4%)。也就是說,母乳喂養與人工喂養的嬰兒發生乙肝感染的比例相當,母乳喂養不會增加乙肝媽媽所生嬰兒的乙肝感染風險。這是因為,乙肝媽媽所生嬰兒發展為乙肝感染多發生在宮內或分娩時,而不是哺乳期間。 據悉,世界衛生組織至今仍然把母乳列為乙肝病毒水平最低、風險最低的安全食品,早在1997年就明確表態,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乙肝媽媽母乳喂養會增加嬰兒感染的機會,并建議所有乙肝媽媽進行母乳喂養。 鄭英杰認為,我國應對產科醫生、肝病醫生進行正確的喂養方式和嬰兒乙肝感染關系的健康教育,同時對乙肝媽媽進行科學母乳喂養方式的健康教育,從而讓乙肝媽媽可以放心地選擇母乳喂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