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娩過程中,胎頭以枕后位或枕橫位銜接。在下降過程中,胎頭枕部因強有力宮縮絕大多數能向前轉135度或90度,轉成枕前位自然分娩。僅有5%一l0%胎頭枕骨持續不能轉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體骨盆后方或側方,致使分娩發生困難者,稱持續性枕后位(圖21一16)或持續性枕橫位。國外報道發病率均為5%左右。
【原因】 1.骨盆異常 骨盆形態及大小異常是發生持續性枕后位、枕橫位的重要原因。常發生于男型骨盆或類人猿型骨盆。這兩類骨盆的特點是骨盆人口平面前半部較狹窄,不適合胎頭枕部銜接,后半部較寬,胎頭容易以枕后位或枕橫位銜接。這類骨盆常伴有中骨盆平面及骨盆出口平面狹窄,影響胎頭在中骨盆平面向前旋轉,為適應骨盆形態而成為持續性枕后位或持續性枕橫位.由于扁平骨盆前后徑短小,均小骨盆各徑線均小,而骨盆入口橫徑最長,胎頭常以枕橫位入盆,由于骨盆偏小,胎頭旋轉困難,胎頭便持續在枕橫位。 2.胎頭俯屈不良 持續性枕后位、枕橫位胎頭俯屈不良,以枕額徑(11.3cm)通過產道,較枕下前囟徑(9.5cm)增加1.8cm,影響胎頭在骨盆腔內施轉。若以枕后位銜接,胎兒脊柱與母體脊柱接近,不利于胎頭俯屈,胎頭前囟成為胎頭下降的最低部位,而最低點又常轉向骨盆前方,當前囟轉至前方或側方時,胎頭枕部轉至后方或側方,形成持續性枕后位或持續性枕橫位。 3.子宮收縮乏力 影響胎頭下降、俯.屈及內旋轉,容易造成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反過來,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使胎頭下降受阻,也容易導致宮縮乏力,兩者互為因果關系。 4.頭盆不稱 頭盆不稱時,骨盆腔容積小,使胎頭下降與內旋轉受阻,而呈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 5.其他 前壁胎盤、膀胱充盈、子宮下段宮頸肌瘤均可影響胎頭內旋轉,形成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