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的預防和治療

          2007-11-16 23:33| 發布者: babylead| 評論: 0|原作者: MAMACN |來自: 網絡整理

          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并發癥之.根據1983—1984年全國24省市對6241例產婦失血量測量結果提出產后出血的定義為從接生至胎兒娩出后2小時內出血量>=400ml或至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500ml[1].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損傷;胎盤因素;凝血機制障礙.本文針對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的預防和治療進行論述[2].

            一.產后出血的機理

            產后出血是子宮肌纖維的結構特點和血液凝固機制共同決定的.子宮收縮的動因來自于內源性催產素和前列腺素的釋放.細胞內游離鈣離子是肌肉興奮—收縮耦聯的活化劑,催產素可以釋放和促進鈣離子向肌細胞內流動,而前列腺素是鈣離子載體,與鈣離子形成復合體,將鈣離子攜帶入細胞內.進入肌細胞內的鈣離子與肌動蛋白,肌漿蛋白的結和引起子宮收縮與縮復,對宮壁上的血管起壓迫止血的作用.同時由于肌肉縮復使血管迂回曲折,血流阻滯,有利于血栓形成,血竇關閉.但是子宮肌纖維收縮后還會放松,因而受壓迫的血管可以再度暴露開放并繼續出血,因而根本的止血機制是血液凝固.妊娠期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在內源性前列腺素作用下血小板大量聚集,聚集的血小板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加強血管收縮,同時亦加強引起粘性變形形成血栓,導致凝血因子的大量釋放,進一步發生凝血反應,形成的凝血塊可以有效的堵塞胎盤剝離面暴露的血管達到自然止血的目的.

            因此凡是影響子宮肌纖維強烈收縮,干擾肌纖維之間血管壓迫閉塞和導致凝血功能障礙的因素均可引起產后出血[1]

            二.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的預防

            全國產后出血防治協作研究發現第三產程的時間對產后出血量和產后出血率有顯著影響.當第三產程>10分鐘,產后出血量明顯增加;第三產程>20分鐘產后出血量增加更加明顯.故第三產程時間的減少,子宮收縮良好是減少因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的關鍵[3].

            (一).按摩子宮

            助產者連續用一手置于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4指在后壁,做均勻有節律性按摩子宮底,經按摩后子宮收縮,亦可一手握拳置于陰道前穹隆頂起子宮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壓子宮后壁,使子宮體前屈,兩手相對緊壓子宮并作按摩.按壓時間以子宮恢復正常收縮,并能保持收縮狀態為止,通常持續15分鐘多能奏效[4].

          123下一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