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2023年鄉村教育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聚焦縣域,對話未來”為主題,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主辦。會上發布了《2023年鄉村教育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去年我國留守兒童數量已降至902萬人。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縣域城鎮化進程推進、普惠性教育基礎設施的完善,我國留守兒童問題得到緩解。 留守兒童和隨遷子女是縣域義務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群體。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有留守兒童2200萬人,去年這一數字降至902萬人。2021年,普通生與隨遷生、本省隨遷生與外省隨遷生的普通高中入學機會差距在縮小。 報告顯示,我國縣域學校整體獲得了長足發展,縣域學校間發展差距明顯變小,不均衡學校布局得到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并程序得到規范,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快,大班額和超大規模學校問題有所緩解。 “隨遷子女教育政策采取流入地為主、公辦學校為主、政府財政為主‘三為主’政策,留守兒童的問題就地解決,現在提出要加強關愛體系建設!北本⿴煼洞髮W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薛二勇解讀報告時指出。 薛二勇認為,新時期鄉村教育改革問題,從內部看是鄉村學校布局優化問題和鄉村教師隊伍振興問題,從外部看是鄉村社會與學校教育的相互協同、鄉村教育與鄉村振興的相互支撐問題。 隨著脫貧攻堅的勝利,鄉村需求在變化,鄉村教育的短板也在變化。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陳紅濤認為,鄉村中小學學生如今身心健康問題仍需關注、學習能力有待提升、家庭教育社會支持不足;鄉村教師結構不平衡、流動性較高、專業能力待提升;此外,鄉村學校生源和教學質量面臨挑戰、綜合素質教育發展不充分、校園文化建設有待提升。 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社會力量是重要一環。陳紅濤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從解決學生“能上學”到“上好學”,再到“全面發展”持續發力,未來也將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助力鄉村教育事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