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 0~6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敏感期

          2022-2-6 17:54| 發布者: babylead| 評論: 0

          摘要:   兒語  很多家長尤其是女性在孩子開始學習說話時,往往喜歡和習慣使用兒語。因為兒語具有較高水平的音韻,且具有多樣化和夸大的音調、語速緩慢、較多地使用重復話語、把一些詞匯重疊和相近音并列、語意簡單等特 ...
            兒語

            很多家長尤其是女性在孩子開始學習說話時,往往喜歡和習慣使用兒語。因為兒語具有較高水平的音韻,且具有多樣化和夸大的音調、語速緩慢、較多地使用重復話語、把一些詞匯重疊和相近音并列、語意簡單等特性,所以容易引起孩子興趣,激發孩子的熱情并誘導孩子注意,有利于孩子對語言的加工和語義的理解,便于成人與孩子進行持續的相互交往。因此,兒語在某些方面對嬰幼兒語言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但是,研究者提出,如果孩子長時期處于僅僅接觸兒語的環境,對于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不利的,因為兒語過于簡單化的結構會影響孩子接受必須學習的語言主體結構,不利于孩子語言的規范化發展。同時,孩子習慣兒語后,將來很難擺脫兒語,那么與同齡孩子一起交流時,他會顯得非常幼稚,容易導致自卑心理。因此,不建議家長使用兒語與孩子說話。

            在銘銘語言發育的過程中,我們從來沒有與他使用過兒語,而是把他當作一個會說話的孩子,使用的都是語法規范的句子。我們還經常使用成語和書面語言,這樣孩子的語言水平就會大大提高,用詞也會準確恰當。事實也說明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銘銘在以后的語言發展中表現出詞匯量豐富、用詞準確等特征,而且成語和書面語言在他言談中也時時出現。

            口吃

            口吃是語言節律障礙,說話時會出現不正確的停頓和重復的表現。口吃出現的年齡以2~4歲為多,其中2~3歲一般是口吃開始發生的年齡,3~4歲是口吃的常見期。孩子6歲前出現口吃,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心理原因主要是說話過于急躁、激動和緊張。其發生的原因一種為儲存的信息多,急于表達,但語言的速度相對慢;另一種是孩子找不到適合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過度激動和緊張出現口吃。

            口吃的成因還有一種就是模仿。孩子覺得別人這么說話好玩,于是跟著學,久而久之就形成口吃的習慣。

            消除緊張是矯正口吃的重要方法,因此家長對于孩子口吃不要訓斥或者給予糾正,這樣反而造成孩子情緒緊張,出現惡性循環,或者導致孩子不再說話,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自卑感和孤僻的性格。因此,家長平常注意讓孩子慢慢敘述事情,耐心等待,而且要假裝不去注意他的口吃,也不提醒他,就是讓他慢慢表述。只要說出頭幾個字,孩子就會順利說下去了。平時可以讓孩子多說一些兒歌或者繞口令,有助于解決口吃問題。

            電視等媒體的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敏感期,一旦錯過,將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美國醫學雜志《兒科與青春期醫學文獻》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嬰幼兒接觸電視會影響其語言發育。研究人員通過對329個2個月~4歲的嬰幼兒進行追蹤觀察后發現,只要電視機開著,無論有沒有看,嬰幼兒自言自語以及和成人的交流都會大幅度減少。據測算,電視每開1小時,孩子聽到的詞匯量就會減少770個。對此,主要負責這項研究的西雅圖兒童研究院兒童健康、行為和發育中心主任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表示,嬰幼兒大腦在2歲前發育得非常快,與此同時,它也需要外部刺激并做出反應。在所有外部刺激中,與他人講話最為重要,但電視卻會分散大人和孩子的注意力,使外部語言刺激大大減少,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因此,要減少孩子看電視等媒體的時間,且每天不要超過20分鐘。

            相關器官的保健

            保護好聽覺器官和發音器官的健康是保證語言發生和發展的前提。要對雙耳、肺、支氣管、氣管、喉頭、聲帶,以及口腔、鼻腔和咽腔等器官進行健康護理,盡量減少這些器官的生病機會,這樣才有利于孩子語言的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