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是指女性的外生殖器,也即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包括恥骨聯合至會陰以及兩股內側之間的組織。外陰炎就是外陰的皮膚或粘膜所發生的炎癥病變,如紅、腫、痛、癢、糜爛等。
西醫學認為,外陰炎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感染兩種。特異性如霉菌、滴蟲感染為主;非特異性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感染等。非特異性感染比較多見。此外,還可以繼發于其他局部或全身疾病,如宮頸炎、陰道炎、宮頸癌等病,由于分泌物增多的刺激,或經血、惡露過多過久的刺激,均可引發不同程度的炎癥。其他如月經紙、巾的浸漬,患有尿瘺、糞瘺的糞便刺激,糖尿病患者糖尿的刺激等,都可以導致外陰炎。 非特異性外陰炎的臨床表現大體有以下幾方面: 1、急性炎癥:患者先感到外陰不適,繼而出現瘙癢及疼痛,或有灼熱感,同時可出現外陰部位(包括大、小陰唇,陰蒂)皮膚及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充血,嚴重時還會形成糜爛、潰瘍,或出現大片濕疹等,并伴有排尿痛、性交痛。另外,外陰部位出現毛囊炎時,也可以因膿腫的發生而使外陰高度腫脹及疼痛,進而形成癤腫。 2、慢性炎癥: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皮膚增厚、粗糙、皸裂,也可以伴有排尿痛或性交痛。 除上述臨床表現外,在婦科檢查方面還應著重檢查陰道及尿道口、尿道旁腺,并注意有無尿瘺或糞瘺。此外,也需要進行諸如陰道分泌物、尿糖定性、大便蟲卵等實驗室檢查,以除外霉菌、滴蟲、淋菌感染,以及糖尿病、蟯蟲感染等。 非特異性外陰炎的診斷一般說來并不困難,但也要注意與外陰部的其他病變相區別,如白塞氏綜合征、外陰白色病變等。 西醫對于本病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以消除如陰道分泌物等的刺激因素,如陰道炎、宮頸炎、糖尿病、尿瘺等,應使用藥物控制或手術修補,局部治療則以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或局部涂擦抗生素或可的松軟膏。如果出現混合感染,或外陰腫痛、化膿時,就需給服相應的抗生素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