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自新浪:世界各地的“胎盤情結”

          [復制鏈接]

          3

          主題

          3

          帖子

          19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3-5-22 10:0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古至今,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相同或類似的“胎盤情結”:有的把胎盤當作上蒼賦予孩子的生命禮物;有的將其視為治病養生的“神物”,也有的以其作為養顏的上好材料。伴隨著工業化和嬰兒出生方式的變化,這些被傳承百年甚至千年的情結日漸被淡化,而近年來出現的胎盤干細胞保存卻日漸成為吸引年輕父母的新時尚。但無論是傳統情結還是新近出現的時尚情結,透視出來的是人類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健康的渴望。

          保存胎盤干細胞-年輕父母的新情結

          干細胞在健康領域中的應用前景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而胎盤中存在的重要干細胞資源極其對孩子未來健康的價值也被更多有遠見的年輕父母們所重視。最新研究發現,在胎盤組織中存在一種極具治療價值的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這種細胞被認為是未來干細胞治療的上好材料之一,可以用于治療多種借助傳統藥物和外科手術難以有效治療的疾病。也正因為此,許多有遠見的父母選擇在孩子出生的時候,把胎盤委托給專業干細胞保存機構,從中提取出有價值的干細胞,并長期保存起來,以備孩子在未來成長過程中的不時之需。

          “厚葬”- 亞非文化的傳統情結

          把胎盤葬于樹下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傳統習俗,這種習俗在非洲和亞洲尤為普遍。在非洲的尼日利亞和加納許多地區,人們把胎盤視為嬰兒的“卵生兄妹”,嬰兒出生后,要把胎盤“厚葬”,并要在埋葬處種上一棵樹。在馬里,胎盤葬禮的整個過程必要由嬰兒的父親獨自完成:首先把胎盤用清水洗凈,用布包裹好之后放置在籃子里,最后葬在樹下。 在非洲文化中,把埋葬胎盤的地方稱為“zan boku”。

          在亞洲的柬埔寨,嬰兒出生后,家人要把胎盤洗凈,然后用香蕉葉包裹好,在嬰兒床邊放置三天后葬于樹下。在菲律賓,“安葬”胎盤的時候,需要同時埋上幾本書,祈福孩子未來健康、聰明。新西蘭毛利人把胎盤叫做“whenua”,而這個詞也是大地的意思。毛利人把胎盤視為上蒼賦予生命的禮物,必須把它葬于自家的土地上,而且必須在安葬胎盤的地方種棵樹。

          食用-并非東方文化的唯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吃胎盤的習俗。雖然聽起來讓人“作嘔”,但很多老年人至今都認為食用胎盤可以滋補養生,其中的道理雖沒有科學依據,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把胎盤作為藥材使用有很悠久的歷史。


          其實,食用胎盤并非只在我國有,在越南、韓國,甚至在歐洲,也有類似的習俗,只是食用方法有所不同。在韓國有一種習俗是將胎盤燒烤成灰,然后將胎盤灰保存起來,孩子有病的時候,放些到湯里讓孩子喝掉,胎盤灰被認為可以治病。在16世紀的德國南部,產婦生產后的第一頓正餐中一定要加入胎盤,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樣做會有助于產婦恢復健康,同是對孩子未來健康有好處。至今,在不少歐洲國家,依然有人把胎盤制成餅或雞尾酒食用。

          “養顏”-歐洲的傳統情結

          歐洲是工業化比較早的地區之一,因此,更重視胎盤的美容價值,尤其是法國,以胎盤為原料生產養顏和化妝產品在法國有悠久的歷史,歷史上,法國曾每年從拉美國家進口幾十噸胎盤用于化妝品生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