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換個視角來看婆媳問題

          [復制鏈接]

          51

          主題

          58

          帖子

          168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168
          QQ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1-3-31 16:09: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時候,媽媽和奶奶都是我們最親的人。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和自己更親,并不是要和婆婆大鬧一場或者暗中慪氣,而是要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照顧孩子。等孩子大一點兒,他就是幫你改變婆婆一些不良習慣的最好助手。   
               小時候,媽媽和奶奶都是我們最親的人。長大后,才突然明白,她們還是“關系微妙”的婆媳。
                故事1 刻在墻上的“誓言”
            我們家墻上至今還有我小時候刻的一行字:“奶奶是我最親的人。我長大后就對奶奶好!”我上幼兒園、小學一直是全托。奶奶在一所學校的食堂工作,所以到了寒暑假就會把我接到她家住。這是我童年記憶里最幸福的時光。但是,可能是生活規律一下改變了,我每次到奶奶家總會大病一場。記得我有一次病了,有種藥是每4個小時吃一次,奶奶總是熬到很晚睡,等我把夜里那頓藥吃了才安心。有一次媽媽跟爸爸說起我一去奶奶家就生病的事時,說了奶奶半天不是。我當時心里很恨媽媽:奶奶對我那么好,你還說奶奶的壞話!那天我含著眼淚把那段話刻在了我們家墻上。媽媽看見了什么也沒說。
            體會
            我經常看到一些媽媽抱怨婆婆和自己搶奪孩子的愛。我的孩子是婆婆看大的,他和奶奶也比和我親。我也曾經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有一天,當回想起我小時候的這段往事時,我突然明白了,婆婆并沒有和我“搶”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她的付出真的比我多。
            悄悄話:
            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和自己更親,并不是要和婆婆大鬧一場或者暗中慪氣,而是要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照顧孩子。
                 故事2  郵局里的星期天
            小時候每個星期只休息一天,但是每個月總有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媽媽會帶我去郵局。這個過程很枯燥,路上她哪兒也不肯去(后來我知道,她是裝著錢怕丟)。進了郵局后她要寫字、排隊,很長時間才能出去。而且,接下來的那個星期是家里伙食最不好的一個星期。媽媽告訴我,我們去郵局是要給奶奶寄錢。奶奶?在我印象里,這個人幾乎不存在。我問媽媽:“你為什么要給奶奶寄錢?你欠她錢嗎?”媽媽很鄭重地告訴我:“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奶奶很辛苦才將爸爸養大,所以我們要孝敬她。奶奶在鄉下很苦,我們寧可少吃肉也要給她錢。”媽媽說的話和做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體會:
            婆婆不給帶孩子,這在婆媳關系中也是一大矛盾。但是誰又規定婆婆一定得帶孫子?她把兒子撫養大就是大功一件。她養得一定很費心,不然,你怎么能喜歡并且嫁了她兒子?!就沖這點,也值得尊敬和孝敬。如果她還愿意幫忙帶孩子,我們還抱怨啥?
            悄悄話:
            婆婆不管帶孩子,聰明的做法絕不是跟老公抱怨。你能做的,就是幫著老公孝敬婆婆。你的寬容、善良除了給孩子良好的影響,還能使老公對你感激涕零、死心塌地。
                 故事3 潑在地上的燉羊肉

            如果老人跟好幾個兒媳婦住在一起,那才真是亂成一鍋粥。我的記憶里就是媽媽和幾個嬸嬸經常和奶奶慪氣、吵架。當時我真想不通,那么慈眉善目的奶奶怎么惹著她們了?有一次很晚了,大姑來了,之后奶奶在廚房里很久都沒出來。嬸嬸跑來和我們說,大姑帶了燉羊肉,奶奶偷偷地吃了。當時真是窮啊,幾塊肉讓媽媽坐不住了,她大概是覺得大人不吃就算了,連孩子也不給太過分了。她和奶奶吵了起來。最終的結果是,奶奶抄起鍋跑到院子里把肉潑在了地上,生氣地說:“誰也甭吃!”第二天,奶奶跟我們抱怨:“昨天你大姑拿這點兒肉真讓我為難,剛想出買幾個白蘿卜燉一大鍋湯,給大伙都吃上,你媽就跑來氣我。害得你們今天還是沒肉吃。”為了這點兒肉,她抱怨了好幾個月。
            體會
            我和婆婆一起生活,說實話矛盾真的不少。但是小時候經歷的這場媽媽和奶奶鬧的“燉羊肉風波”時刻提醒我,很多矛盾是由誤解引起的。所以我會盡量往好的地方想。這樣一來,我和婆婆從來沒紅過臉,而且事實證明,好多事情,的確是她“好心辦錯事”。
                 悄悄話:
            和婆婆有矛盾時,一定要先弄清事實。如果不了解事情的本末緣由,要用聊天的方式向婆婆、老公或者其他人了解。通過孩子和婆婆進行溝通也是不錯的方法。
                  故事4 暗地“保衛戰”
            我媽媽是個醫生,我奶奶是個典型的農村老太太。但是她們倆在一起生活了近20年,我印象里沒有什么矛盾。媽媽從來沒有嫌棄過奶奶的很多不良習慣,奶奶也從沒有抱怨過媽媽太講究。其中的奧妙就在于,媽媽總是煞費苦心地在奶奶看不見的時候保持家里的衛生和我們的生活習慣。媽媽每天會等奶奶睡了后把碗重新刷一遍,給廚房、廁所消毒,把我們的內衣褲洗一遍,并且細心地用原來的衣架晾好;每次吃面條,奶奶喜歡幫我和妹妹啃黃瓜皮,媽媽就干脆把黃瓜切成絲,說這樣更好吃;奶奶不洗漱就睡覺,媽媽就動員我們撒嬌,拉著奶奶一起洗…… 這樣的“斗爭”很多,但是都不露聲色。
             體會
            我婆婆不是農村的,但是她的很多生活習慣我也受不了。比如,她會把我們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一起洗,不洗手就給孩子拿東西吃。我也向媽媽學習,不直接和她沖突。我會把我們換下的衣服藏起來不讓她洗,實在不行,就把孩子貼身的內衣再偷偷洗一遍;和孩子強調進門先洗手,并讓她督促奶奶。
            悄悄話:
            半輩子養成的生活習慣真的很難改變,抱怨或嫌棄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引起更大的矛盾。如果這習慣對孩子不好,只有自己辛苦些來改善了。等孩子大一點兒,他就是幫你改變婆婆一些不良習慣的最好助手。
          哥們看上一個39歲的少女,目前求婚中。
          2#
          發表于 2011-4-2 02:55:05 | 只看該作者
          有感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